咨询电话: 152-3782-8699

— 技术文献 —

NEWS CENTRES
联系我们/CONTACT US
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152-3782-8699
开封市盛达水表有限公司

地址:开封市魏都路中段109号

电话:152-3782-8699

邮箱:497343898@qq.com

您的位置:首页>>技术文献

技术文献

通江县24.3万农村群众告别饮水难

发布时间:2018-12-17 12:26:59

巴山南麓,有一片深深的绿色,那就是革命老区通江。

  这是一块英雄的土地,当年红军在这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流血牺牲;这是一块坚强的土地,如今通江人民正在为创造美好生活努力奋斗。

  2008年8月下旬,通江县第三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竣工验收:9.5万农村群众有了清洁饮用水。至此,占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82.3%的24.3万农村群众告别了“饮水难”。

  民生为重:

  总理嘱托激励攻坚克难

  600多条溪河汇聚成大小通江河奔腾而下,注入巴河、渠江,但山大沟深和喀斯特地貌却存不住水,多少年来,通江人只得望水兴叹。

  空山乡后坝村家家都有一只专门用来背水的桶。农民张成元告诉记者,当他还是孩子时,每天就要跟大人背着桶下到100米多深的龙洞河背水,背一趟要两三个小时。一次,村里一位大娘好不容易把水背到家门口,水桶却打翻了,她伤伤心心地哭一场……由于缺水,好多人都喝溶洞里的高氟水。一个村氟骨病患者就达40多人。

  “背水驼了背,脚板磨起茧,盼水盼得眼欲穿……”传唱的民谣,正是通江县农村饮水艰难的真实写照。

  2005年4月,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通江县,当了解到这个革命老区尚有29.5万人饮水不安全时,深情地嘱托:“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老区人民的饮水困难。”

  总理的嘱托激励着通江人民。为解决通江农村群众吃水难,**、省及巴中市在项目、资金、技术和领导力量上给予大力倾斜和支持,帮助该县完成了饮水安全《总体规划》和《可研报告》,并分期足额落实了补助资金。

  民情*大:

  “一号工程”凸显肩头责任

  2006年12月,民胜镇草庙子村村民屈文科与村支书杨述顺击掌相约:“你们村干部把饮水安全工程建起来,让老百姓能喝上自来水,我就摆几桌酒席请你们。”

  坐落在石板坡上的草庙子村没有一处饮用水源。“鸡打鸣就要出去找,跑上几公里,一个上午就只找得到两挑水。”由于担心工程建不起,屈文科故意激将村干部。

  总理的嘱托、群众的企盼,使通江县各级党政干部和水利人员感到了肩头沉甸甸的责任。“我们按照全国和四川省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建设的各项要求,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全县‘一号工程’来抓。”县水利局长杨永超说。

  县委、县政府先后7次召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会议,县政府与各项目乡镇签订了责任书。每处工程都建立了电子档案,实行规划、设计、验收“三卡合一”的管理制度,由受益农户、社、村、乡层层签字认可。

  同时,对推进缓慢的乡镇实行问责追究制:一次黄牌、二次诫勉、三次免职。自开展饮水安全工作以来,全县共发出了专项督查通报48期,对5个乡镇“一把手”实行了诫勉谈话。

  在县水利局的大力帮助下,草庙子村饮水安全工程如期动工,群众积极筹资投劳。去年4月,甘洌的自来水终于流进了干渴多年的草庙子村,当80岁的张维荣大爷第一次看见清洁的自来水哗哗流进水缸时,禁不住老泪纵横。

  民主管理:

  群众的事交群众自己办

  今年4月,空山乡后坝村龙洞坡12位村民的联户饮水安全工程正式动工,被村民选出来的工程负责人是张成元。

  “全乡属喀斯特地貌,留不住水,没有一座水库,没有一口堰塘,甚至没有一块水田。我们学习陕西经验,打水窖储存雨水。”张成元对记者说。

  24立方河沙,12位村民从公路上背到工地,连续背了8天;另还有6000匹砖、3吨钢筋、9吨水泥,全靠肩挑背磨。张成元感叹,没有大家积极参与,工程根本无法完成。

  群众积极性的背后,是一套崭新的“五到村”机制--电子建档到村、项目公示到村、建设参与到村、技术服务到村、资金补助到村。工程验收合格后,由县政府发给群众产权证。

  “建什么样的工程,谁来建,**补助多少,群众集资多少,都在墙上公布得明明白白;从材料采购到工程施工,我们参与全过程。建自己的家业,怎么能不积极?”张成元说。

  7月,张成元等12户人的龙洞坡饮水安全工程竣工。千百年来山里农家第一次喝上自来水,喜悦之余,张成元不忘职责:“每家都装有水表,我负责抄表收费。每月每人定额1立方,超过定额加价收费,这是大家定的制度。”

  村支书肖裕茂介绍,到8月下旬,全村已建72处水窖,集中供水工程3处,共解决了9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,占总人数的90%以上。

  两年多时间,通江建设了5000余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,24.3万人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,占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的82.3%。

  水兴百业旺。诺水河镇金家坝村是远近闻名的香菇专业村。村支部书记王永东介绍说,全村现种植了82万袋香菇,“没有干净的水,村里也种不了这么多香菇。”

  随着今年10月下一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,通江县农村群众饮水难将变成历史,总理的嘱托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。

相关推荐


X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5237828699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

在线咨询

销售热线

销售热线:152-3782-8699